第三十一计:美人计

时间:2022-03-14 16:49:58 看历史网 我要投稿

  败战记——美人计,《三十六计》第三十一计。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,要使用“糖衣炮弹”,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,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,然后再行攻取。

第三十一计:美人计

  【美人计原文】

  兵强者,攻其将;将智者,伐其情①。将弱兵颓,其势自萎。利用御寇,顺相保也②。

  注释:

  ①兵强者,攻其将;兵智者,伐其情:句意:对兵力强大的敌人,就攻击他的将帅,对明智的敌人,就打击他的情绪。

  ②利用御寇,顺相保也:语出《易经。渐》卦。本身九三《象》辞:“利御寇,顺相保也。”是说利于抵御敌人,顺利地保卫自己。

  【美人计按语】

  势力强大,将帅明智,这样的敌人不能与它正面交锋,在一个时期内,只得暂时向他屈服。这则按语,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。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方法,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,象六国争相以地事秦,并没有什么好结果。下策是用金钱珠宝、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,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富,象宋朝侍奉辽国、金国那样,也不会有什么成效。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,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,削弱他的体质,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。春秋时期,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,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,让他贪图享受,丧失警惕,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。

  【美人计故事】

  一、王允献貂蝉除董卓。

  汉献帝九岁登基,朝廷由董卓专权。董卓为人阴险,滥施杀戮,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。满朝文武,对董卓又恨又怕。

  司徒王允,十分担心,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,不除掉他,朝廷难保。但董卓势力强大,正面攻击,还无人斗得过他。董卓身旁有一义子,名叫吕布,骁勇异常,忠心保护董卓。

  王允观察这“父子”二人,狼狈为奸,不可一世,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:皆是好色之徒。何不用“美人计”,让他们互相残杀,以除奸贼?

 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,名叫貂蝉。这个歌女,不但色艺俱佳,而且深明大义。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。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,决心牺牲自己,为民除害。

 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,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“女儿”貂蝉许配给吕布。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,喜不自胜,十分感激王允。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。第二天,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,酒席筵间,要貂蝉献舞。董卓一见,馋涎欲滴。王允说:“太师如果喜欢,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。”老贼假意推让一番,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。

 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,当面斥责王允。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。他说:“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,我怎敢违命!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,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。”吕布信以为真,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。过了几天没有动静,再一打听,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。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。

  一日董卓上朝,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,心生疑虑,马上赶回府中。在后花园凤仪亭内,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,他顿时大怒,用戟朝吕布刺去。吕布用手一档,没能击中。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。原来,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,貂蝉按王允之计,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,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。

  王允见时机成熟,邀吕布到密室商议。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,夺去了将军的妻子,实在可恨。吕布咬牙切齿,说:“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,我真想宰了他。”王允忙说:“将军错了,你姓吕,他姓董,算什么父子?再说,他抢占你的妻子,用戟刺杀你,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?”吕布说:“感谢司徒的提醒,不杀老贼誓不为人!”

 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,他立即假传圣旨,召董卓上朝受禅。董卓耀武扬威,进宫受禅。不料吕布突然一戟,直穿老贼咽喉。奸贼已除,朝廷内外,人人拍手称快。

  二、勾践送西施灭吴国

  越王勾践为了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,让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思进取,特意进贡了许多财宝和美女。西施和郑旦是美女中最出色的两个人。她俩原是江边的浣纱女,美丽绝世,范蠢奉勾践之命将她们重金买来,教习了3年,待她们能歌善舞,善于谄媚之后给吴王送去。#p#分页标题#e#

  伍子胥劝吴王说:“夏因妹喜而亡,殷因妲己而亡,周因褒拟而亡。美女乃亡国之物,大王万万不可收下!”吴王哪里听得进去,留西施、郑旦于宫中。因西施貌美与聪明兼备,赢得吴王的专宠。吴王从此以西施所在的姑苏台为家,每日声色犬马,乐此不疲。夫差不理朝政,对日益强大的越国毫无警惕,致使越国乘虚而入,占领吴国,吴王被迫自杀身亡。

  唐时诗人罗隐曾写诗力西施呜冤:“家国兴亡自有时,世人何苦咎西施。西施若解亡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?”必须承认,国家的衰亡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,并非一两个人所能决定的。笼统他说“女人是亡国的祸水”,当然是片面的。但是,应当肯定,美人计作为一种谋略,施之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,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1. 三十六计速记之诗歌篇

2. 三十六计快速记忆之数字密码篇

3.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

4. 第一计:瞒天过海

5. 第二计:围魏救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