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

时间:2024-02-03 19:09:59 看历史网 我要投稿

  【不平则鸣成语出处】

  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。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

  释义:遇到不平的事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,形容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。

  【不平则鸣成语故事】

  孟东野,即唐代著名诗人孟郊,湖州武康(今浙江武康)人。青壮年时流连诗酒,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中。直到公元796年(唐德宗贞元十二年)中进士时,年已四十六岁。他一生穷困潦倒,一贫如洗,直至死后,还要靠朋友凑钱来埋葬。他终生以作诗为业,诗歌大都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、生活窘困、仕宦不达的怨叹和愤懑,也有揭露封建士大夫的虚伪和势利之作。

  孟郊的一生可谓艰难坎坷。他比韩愈大十七岁,才华也和韩愈相当,却一直不得志,反而因为得到韩愈的推崇才声名大噪。他多次考科举都失败,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,欣喜之下写了《登科后》一诗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
  不过,孟郊不平则鸣的性格,使他的仕途并不平坦,即便中了进士,他也不能施展他的抱负。据说他在溧阳当县尉的时候,经常去溧阳城外赋诗,抒发情怀,以致荒废了政务。于是县令另外请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,同时也把他的俸禄分了一半给代替他的人,孟郊穷困潦倒,没多久就辞职了。随后又辗转多次,最终任职河南,晚年在洛阳度过。

  他的朋友韩愈很同情他的遭遇和处境,为了宽慰孟郊的抑郁情绪,特著文赠言,即《送孟东野序》。文中写道,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。草木本来是没有声响的,风吹动它,它就发出声响。水本来是没有声响的,风激荡它,它就发出声响,水浪跳跃,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;水流快速,是有东西阻塞了它;水沸腾了,是有东西在加热它。钟、磬一类乐器本来是没有声音的,有人敲击它就会发出声响。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,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,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,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。这就是不平则鸣的道理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1. 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