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冰治水的故事100字总结
李冰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水利工程专家,都江堰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,是全世界至今为止,年代最久、唯一留存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。都江堰渠首主要由鱼嘴、飞沙堰、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。三者有机配合,相互制约,协调运行,引水灌田,分洪减灾,具有“分四六,平潦旱”的功效。
李冰治水故事简短2
秦国十分重视农业,积极兴修水利,发展生产,因而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力量。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——都江堰(堰是堵水的堤坝),就是秦国蜀郡(今四川西部)郡守李冰和他儿子二郎带领人民修筑起来的。这一水利工程到现在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,使成都平原成为我国着名的粮仓。
当时蜀郡经常发大水。蜀郡的成都、灌县(今都江堰市)一带,是个大平原。岷江就发源于蜀郡西北部终年积雪的岷山上。岷江上游坡度很大,水势很急,到了灌县附近,地势突然平坦,水流变慢了,山上冲下的泥沙乱石就沉积下来。天长日久,河身越来越高。一到夏季,山上积雪化了,河水暴涨,河道盛不下,水就漫上岸来,泛滥成灾。大片田地荒芜,许多人流离失所,过着悲惨的生活。当地人民曾经企图制服洪水,然而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治理办法。 秦昭襄王即位不久,知道李冰治水很有经验,派他到蜀郡担任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——郡守。
李冰一上任就积极了解水情民情。他同儿子二郎,还邀请了几位有治水经验的人,一起到岷江沿岸去考察,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,勘察地形,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案。李冰带领大家凿开阻挡水流的玉垒山,分洪减灾,引水灌田。因为玉垒山新开的缺口像一个瓶口,大伙儿就管它叫“宝瓶口”。下游整治河道,修灌溉渠。一条河分开变成两道河,两变四,四变八,形成水网。 宝瓶口工程修建以后,内江的水量还不大,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。怎样才能让外江多分些水过来呢?李冰父子通过实地考察,采用当地百姓治水的经验,用竹篓子装鹅卵石筑堤,在离宝瓶口不远的岷江上游江中心建一个分水堰,硬把江水分成两股,这样更多的水就能流到内江里来了。为了保证夏天水涨的时候内江的水量不致过大,李冰父子又带领大家在分水鱼嘴和离堆之间修了一条“飞沙堰”。堰身全部用竹篓和石头子儿堆筑,堰顶比堤岸低,这样内江水太大的时候就会自动从堰顶上漫过,流到外江里去,不会造成灾害。从此以后,岷江被制服了,两岸人民安居乐业。
李冰给大堰起了个名,叫“都安堰”。后来人们把它改名叫“都江堰”。 李冰石人水尺(水位测量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,战国时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三座石人,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尺。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。) 都江堰(位于四川都江堰市,约创建于前251年。当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,总结前人治水经验,率领百姓建成都江堰。从此,川西平原“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”,四川因而成为“天府之国”。) 战国·鸟柱青铜盆(通高47.5厘米,口径57厘米,河北平山县出土。盆为扁圆形,高足,盆中立一圆柱,柱顶一飞鸟展翅引颈,盆外壁铸鸟头衔环。圆形底座铸镂空花纹。) 都江堰六字诀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是古人对都江堰管理维修的经验总结,是必须遵守的六字诀。
李冰父子二王庙(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为川西人民所做出的贡献,修庙纪念,名为“二王庙。
李冰治水故事简短3
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都大力发展经济,而兴修水利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。许多国家在当时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.也涌现出了一批着名的水利专家,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冰。
大约公元前316年,秦国派兵越过秦岭,灭掉控制成都平原的蜀国,设置蜀郡。大约又过了五六十年,秦昭襄王任命很有才干的李冰为蜀郡守,要他去治理急待开发的西蜀。
他早就听说蜀郡管辖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。但因常闹水旱灾害,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,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贫困之中。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,安排了一下公务,便不辞辛劳,四处调查。他走了很多地方,访问了许多人,不久就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了。原来,成都平原是一西北高、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。从岷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,流至灌口进入平原,水势减缓。由于玉垒山挡住了它东去的道路,河道被迫折转向西,充沛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至宜宾,汇入长江;而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却得不到岷江的灌溉,一遇冬春无雨,就闹旱灾。可是到了夏秋,上游岷山积雪融化,中下游又经常发生暴雨,雪水加上洪水,使江水陡涨,岷江河床容纳不下,便泛滥成灾。洪水淹没农田和房屋,以至平地可以行舟,成都平原深受其害。
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,提出“分洪以减灾,引水以灌田”的治水方针,决定在岷江上修建一座防洪、灌溉、航运兼用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。这就是都江堰工程。
李冰最先就是把阻碍江水东流的玉垒山劈开。这就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——宝瓶口工程。在没有炸药和先进工具的战国时代,要凿开坚硬的岩石,打穿玉垒山,并不是容易的事。李冰集思广益,想出了好办法。他让民工们把许多木柴堆积在岩石上,放火点燃。熊熊的烈火把岩石烧得滚烫,趁热浇淋冷水,顽石便在冷热的急骤变化中炸裂开了。最终把玉垒山劈开了20米左右宽的大口。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,就命名为宝瓶口。
都江鱼嘴,又名分水鱼嘴,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,因为头部像鱼头,所以称为“鱼嘴”。又因为它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、外两股,堤左西面的为外江,是岷江的主流;堤右东面的为内江,是灌溉东面田地的总渠,所以称为“分水鱼嘴”。
上一篇:李冰如何治水
下一篇:古人认为不详征兆有哪些 白虹贯日
【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】
1. 李冰如何治水